铁血丹心:烽火长歌
楔子·血月预言
大夏国北境,雁门关外风雪漫天。年轻将领叶昭立在城头,手中长枪染着未干的血迹。远处,匈奴铁骑的号角声穿透风雪,而他的怀中,藏着半块青铜虎符——那是十五年前,父亲叶帅临终前塞给他的遗物。
“将军,探马来报,匈奴大单于阿骨打亲率十万铁骑,已过阴山!”副将李牧的声音在风中飘散。叶昭抬头望向天际,血月正悬在关隘上方,像极了当年父亲兵败时天象。
第一章·烽烟初起
三日前,大夏国都传来的密诏还压在案头。皇帝在诏书中写道:“北境危急,着镇北将军叶昭即刻赴任,不得有误。”而此刻,叶昭站在雁门关城头,望着雪幕中若隐若现的匈奴骑兵,忽然想起十五年前那个血月之夜。
那时他只有十二岁,随父亲叶帅驻守边关。匈奴夜袭,父亲率三百骑突围,最终马革裹尸。临终前,父亲将半块虎符塞入他手中:“昭儿,此物关系重大,切记……”话未说完便已气绝。
如今,同样的血月,同样的风雪,只是当年的少年已成长为镇北将军。他抚摸着怀中的虎符,忽然发现虎符内侧刻着细密的铭文,竟是一幅残缺的阵图——正是父亲当年独创的“九宫八卦阵”。
第二章·铁骑迷阵
次日清晨,匈奴铁骑发动总攻。阿骨打亲自擂鼓,十万骑兵如黑色洪流冲向雁门关。叶昭站在瞭望塔上,手中令旗挥动,八千大夏士兵忽然散开,竟在雪地中摆出九宫八卦阵型。
“变阵!”叶昭令旗再指,士兵们忽然变换阵型,形成八门金锁之势。匈奴骑兵冲入阵中,竟如陷入迷宫,无论怎么冲锋都找不到出口。阿骨打大怒,亲自率精锐冲击中军,却见叶昭单枪匹马立在阵心,手中长枪指天,口中念念有词。
忽然,阵型中涌出无数火球,滚入匈奴阵中。火球所到之处,冰雪融化,铁骑陷于泥泞。原来叶昭早令士兵在阵前挖好暗沟,引雪水成渠,再辅以火油,形成火阵。
“这不可能!”阿骨打惊怒交加。这时,他身旁的术士忽然开口:“大单于,此阵暗合天道,需以奇术破之。”术士取出一张符咒,口中念念有词,忽然狂风大作,雪幕中竟现出无数幻影,竟是昔日叶帅的身影。
第三章·血月之誓
月圆之夜,叶昭与阿骨打在两军阵前对峙。雪幕中,阿骨打忽然摘下头盔,露出与叶昭有三分相似的面容:“叶昭,你可还记得十五年前的血月之夜?”
叶昭浑身剧震。十五年前,父亲兵败之夜,曾救过一个被匈奴追杀的男孩,那男孩正是眼前的阿骨打。而阿骨打此刻手中,竟也握着半块青铜虎符——与叶昭怀中的正好拼成完整!
“原来你就是当年那个孩子……”叶昭声音沙哑。阿骨打冷笑:“当年你父亲救我,如今我却要取你性命,这就是命运吗?”他忽然举起虎符,口中念念有词,竟引动天象异变,血月突然化作血红,照耀着整个战场。
第四章·丹心照月
朝中奸臣趁机发难,诬陷叶昭通敌。皇帝下令召回叶昭,而雁门关已岌岌可危。苏璃,大夏国长公主,叶昭的青梅竹马,暗中潜入军营,带来皇帝密诏:“朕知你忠诚,但朝中奸臣当道,需以智取胜。”
叶昭看着密诏,忽然计上心来。他令士兵在城头悬挂白旗,又命老弱残兵守城,自己则带精锐潜入匈奴后方。阿骨打见白旗,以为叶昭投降,大喜过望,率军入关。
当匈奴骑兵进入雁门关时,叶昭忽然点燃火油,整个关隘化作火海。而他自己,则率精锐杀入匈奴中军,直取阿骨打。两人刀枪相交,竟在火光中拼出当年父亲教他们的枪法。
“你可知你父亲为何救我?”阿骨打忽然开口,“因为他知道,只有我才能阻止更大的战争。”他忽然将虎符塞入叶昭手中,“带着它,去阻止那些真正想开战的人。”
终章·长歌当哭
最终决战在阴山脚下展开。叶昭以“火牛阵”破敌,成千上万的火牛冲入匈奴阵中,造成巨大混乱。但当他冲入阿骨打营帐时,却发现阿骨打已自杀身亡,桌上留着血书:“以我之死,换两国和平。”
叶昭握着完整的虎符,忽然明白父亲当年的遗言。他回到雁门关,将虎符献给皇帝,并请求罢兵议和。皇帝最终同意,而叶昭则辞去官职,带着苏璃隐居江南。
多年后,当人们提起那场战争,总会说起“铁血丹心叶将军”,而他的故事,也化作一首长歌,在茶馆酒肆中传唱不息。
发表评论